- 楼承板组合楼板相关理论(1)
- 作者:乐上楼承板
- 类别:楼承板百科
- 浏览次数:1146
- 发表时间:2020-04-05
组合楼板通常跨越3米至4.5米至支承梁或墙壁。在不需要临时支撑的情况下,楼承板支撑施工荷载的能力通常决定了这种跨度(使用支柱时可能会有更长的跨度)。对于浅层板,组合楼板厚度通常在100 mm至250 mm的范围内,而对于深层板,平板厚度通常在280 mm至320 mm的范围内。
当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强度时,它与楼承板的抗拉强度一起作用,形成“组合”板。楼承板作为外部钢筋,可以将其视为钢筋混凝土板。
组合板的承载能力通常是由楼承板和混凝土之间的剪切结合决定的,而不是由楼承板的屈服决定的。从试验可知,当跨度两端发生2 - 3mm的“滑移”(铺面与混凝土之间的相对位移)时,这种剪切粘结通常会破坏。在实践中,这不会发生在极限负载水平以下。初始滑移与化学键的击穿有关,可能发生在较低的载荷水平上。因此,联锁阻力是由于在甲板上的压花的性能(使混凝土“裹住”楼承板),以及楼承板型材中存在凹角部分(这阻止了甲板的分离)。
关于通过提供附加钢筋或以剪切连接器形式的端部锚固来提高组合板抗弯性能的信息,可在BS EN 1994-1-[14]和BS 5950-4[11]中找到。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楼板未加支撑,仅靠楼承板就能承受湿混凝土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随后的载荷作用于组合材料部分。如果板是有支撑的,所有的荷载都必须由组合断面来抵抗。令人惊讶的是,这可能导致板所能承受的附加荷载的减少,因为施加在甲板-混凝土界面上的水平剪力增加了。然而,无论在未加支撑和加支撑的情况下,大多数建筑的荷载抵抗都可以达到超出荷载要求的程度。
在正常情况下,复组合板通常设计为简单的支撑构件,而没有考虑支座处任何钢筋的连续性。通常认可两种设计方法,两种方法均使用经验得出的有关均匀分布载荷安排的板的“剪切粘结”阻力的信息。 BS EN 1994-1-1和BS 5950-4中都给出了一种更传统的方法,即所谓的“ m 和 k”方法(请参阅第4.2.3节)。但是,这种方法有局限性,并不特别适用于分析集中载荷条件。欧洲规范中包含一种替代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部分剪力连接的原理。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更合乎逻辑的方法来确定平板对施加的集中荷载的抵抗力。设计人员通常不需要详细了解设计方法,因为楼承板厂家通常以载荷跨度表的形式显示设计数据,但这些数据仅适用于均匀载荷条件。